7.19.2012

盛夏少年學堂第二堂課 - 「從當代金工談到德國技職教育」

從德國回來的謝旻玲老師
除了分享當代金工的現況
告訴大家現代金工的發展
也跟大家談了很多她在德國讀書跟生活時
學到的態度與觀念
包括不遲到  包括環保
包括如何認真對待每件自己經手的每件事





這一堂課的最後
老師讓大家拿起了工具
接觸了鼓風爐
敲起了銅片
完成了手環








如果從最後的成品往回倒帶
我們會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創作的過程
而透過這個手作的經驗
我們最少知道了
大部分的事 都沒有看起來的那麼簡單
工藝中那些超高技術的展現
都是日日月月不斷練習的結果









謝謝老師帶著我們敲敲打打
感受銅片與鎚的關係
看著自己怎麼鋪陳那些鑿痕
打造出自己的小作品






2012盛夏少年學堂 _ 第一堂「建築不等於蓋房子」

這一群從國一到高二的孩子
藉由蔡秉璇老師與她三個學生的帶領
在studio 94 尋找自己組別的用餐空間
以紙板打造自己的用餐環境
然後動手料理自己的尼泊爾咖哩午餐
並且像尼泊爾人一樣
學著用右手吃飯

一連串的動作所構建的行為
讓他們思考、討論、動手、修正
讓他們運用這最簡易的材料
詮釋出自己對空間的想法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然後藉由親手作飲食
碰觸更多尺度、味道、比例與組合
並且以手進食
體會無餐具時
手與食物之間的觸感經驗













午後 
我們看著蔡秉璇老師去年帶著學生到尼泊爾進行測量工作的影片
那是一群年輕的建築人對環境空間的思考過程與展現

最後
我們坐在流動著尼泊爾音樂與瀰漫著藥香的燭光中
討論著: 「如果有一天  你有外國朋友來台灣
你會帶他去看甚麼?」
101? 廟宇? 三合院? 泰山娃娃館? 騎樓? 鄉間? 高山?
老街? 公園? 鐵窗? 還是甚麼呢?

這是蔡秉璇老師最後丟出的問題






在燭光中
大家的腦子都在搜尋著  運作著
迸出口的答案或許並未真正深思過
但這十六天前丟出來的問題
是如此轟轟作響地留在我的腦子裡
















這是少年學堂的第一課
建築不等於蓋房子